关于我国航天文化的思考
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现在已有五十年,取得了辉煌成就。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各种功能的卫星,满足了国家建设的要求。载人航天工程,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,迎难而上,稳步推进,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。嫦娥工程也已经顺利起步,首战告捷。包括载人航天工程、嫦娥工程在内的航天事业,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,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,其物质存在就是航天器和运载工具,研究院所和工厂,发射场和测控站,各种设施设备等。然而,航天事业之所以称为事业,关键在于其具有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。航天文化也可以说是对航天事业的意义、价值、地位、作用的揭示和体现,也是对航天人群体的精神状态、价值追求的揭示和体现,还是对航天战线的管理思想、控制模式和制度规范的总结和弘扬。航天文化高度融合在航天事业中,既是航天事业的构成部分,又对航天事业具有指导力、凝聚力、规范力和支撑力,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强力助推和精神支撑。航天文化就其内涵来讲,是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,以航天事业优良传统为品质,在推进航天事业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它是履行国家使命、推动航天科技发展的文化,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文化,是创造一流、确保万无一失、确保百分之百成功率、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文化,是跟踪运用最新科学技术、不断创新拓展的文化。
航天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。航天文化首先是历史积淀的文化。航天文化是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融合,它从航天事业诞生就与之俱来,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探索和总结,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,并作为航天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一代一代传承下来。航天文化无疑是与时俱进的文化。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发展,紧跟航天事业的需要而不断完善,坚持与时俱进,积极改革创新,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、大发展的推动下,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,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。航天文化又是群体共识的文化。在长期的实践中大力建设和谐文化,构建航天价值体系,形成了航天战线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共同的价值取向,以及行为规范、道德修养、优良传统等精神财富,成为航天人群体的一致共识。航天文化也是系统集成的文化。它既是整个国防科技、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,又自成体系,涵盖了发展航天事业的科学理念、思想精髓、价值追求,而且伴随着航天事业的日益进步,逐步成熟,日趋完善。
航天文化是时代精神、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。总结、发展、传承航天文化,对我们国家来说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,具有重大推广价值。要把总结、研究、构建航天文化突出出来,尤其是对航天系统、航天部门、航天部队的优秀精神财富,要认真挖掘、整理,不断拓展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。要重视航天文化载体的建设,抓好航天文化代表作品创作,抓好标志性的博物馆、展览馆建设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五十年,发射中心所在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航天历史发展的缩影,也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,完全可以规划建设成为最具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中国航天文化城。